为进一步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推送工作、提升我校学生的全球胜任力,5月14日晚,yl7703永利官网“百廿山大 九秩外院”系列学术报告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滕珺通过腾讯会议作了主题为“全球胜任力在中国:怎么看,怎么办?”的讲座。
本次讲座由yl7703永利官网高云副教授主持,yl7703永利官网副院长刘洪东及近百名同学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滕珺老师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一书为引,通过近年来国际人口流动、国际汇款、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等数据的变化,指出全球化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但国际话语权依然有大幅度提升空间的大背景下,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的培养愈发成为每个人均要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随后,滕老师从学理的角度对全球胜任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针对全球胜任力的研究逻辑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模块要素逻辑、主客体关系逻辑与行动逻辑,而当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由曼斯勒等人作出,即“全球胜任力是指理解全球性的问题并为之做出行动的能力与倾向”。
那么,从中国的角度,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全球胜任力这一概念呢?滕珺指出,“全球胜任力”首先是“胜任力”,具体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全球胜任力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体现,在中国的话语体系下,对全球胜任力这一概念及实践的理解必须建立在价值观尤其是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基础之上。之后,滕珺教授就如何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提升中国的话语权提出了她的思考。在她看来,要利用对方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并举了具体的例子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讲座的最后,滕珺老师用“善己达人,兼济天下”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两句话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全球胜任力进行了概括,并寄语同学们做“有中国味全球胜任力的中国人”。滕珺老师的整场讲座逻辑清晰、深入简出、幽默风趣,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主讲人简介:滕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财务委员会委员,亚洲比较教育学会助理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秘书长,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副院长,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兼职副教授,世界银行全球教育合作伙伴短期顾问,长期从事比较教育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组织教育政策、21世纪核心素养、全球胜任力、全球教育治理、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
文/张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