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日下午,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美因茨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霍农教授(Alfred Hornung)作了题为“孔子与富兰克林:美国建国基石中的中国理念”的报告,yl7703永利官网及其它院系一百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聆听一场“学术盛宴”。yl7703永利官网副院长马文教授出席讲座,对霍农教授的到访表示诚挚欢迎;yl7703永利官网副教授、孔子第七十二代后人孔见担任主持人,介绍了霍农教授的学术成就。
孔子与欧洲
讲座开篇,霍农列举了两位时隔千年的哲学家孔子和富兰克林的共同点,两者在社会身份和影响力等方面十分相似,分别留下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Isn't it a pleasure to study and practice what you have learned?)和“少说多做”(Speak little, do much)的警世名言。霍农试图论证孔子思想通过富兰克林引入美国,对美国国家和政治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并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论述。首先,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下,呈现了孔子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公元前141年(汉朝时期)西方罗马帝国向东扩张,东方文化向西传播,两种文化沿着丝绸之路相互交融。明朝时以马可·波罗为代表的传教士来到中国,逐渐意识到必须学习孔子思想才能与官僚和士人阶层对话,达到传教目的,传教士回国后也将孔子思想传播到西方。1687年孔子学说首次被译成拉丁语;四年后,英文译本问世。启蒙运动时期,社会腐败,世风日下,因此摒弃神学、拥抱理性的思潮兴起,西方学者将孔子视作“启蒙运动的守护神”(patron saint of the enlightenment),例如著名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Georg Wilhelm Leibniz)认可孔子的重要性,预言汉语将成为世界语,倡导以孔子的实用哲学来指导理想生活的追求。
孔子与美国
霍农梳理了美国建国时期富兰克林和三任总统亨利·亚当斯、托马斯·杰弗逊和詹姆斯·麦迪逊借用孔子学说的例证。1737年,富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公报》上发表了对孔子思想的总结,霍农详细剖析了文章节选,指出清教徒从尊崇圣经到尊奉孔子哲学为最高知识,体现了孔子哲学在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崇高地位。富兰克林研究自然科学,发明避雷针,使公众不再依靠祈祷,而是利用理性和知识来适应自然,和孔子学说不谋而合。锤炼思想、约束行为、家庭教育,追求至善的理念也都与孔子学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霍农指出富兰克林十三种美德,除第三条“秩序”和第十一条“冷静”外,其它都借鉴了孔子的思想。另外他也分析了作为美国国父的三任总统对孔子理念的吸收和运用,例如,《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对幸福的追求以及君主与理性等。谈到孔子和美国文学时,霍农表示,孔子对美国文学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19世纪超验主义代表作家爱默生和梭罗身上。爱默生,放弃宗教,选择理性;梭罗在《瓦尔登湖》用11段的篇幅论述孔子学说。另一方面是庞德(Ezra Pound)翻译《论语》,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庞德在不懂汉语情况下,就可以借助英文译本重新翻译中国诗歌。庞德用20个诗章专门描绘中国朝代更迭、旧时中国帝王统治和新兴美国民主制的区别。
孔子学院的建设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文人提倡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摆脱封建落后思想,一时间社会上掀起反对孔子思想的潮流。直到1989年,孔子基金会与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活动,意味着孔子思想获得官方认可,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成立。霍农指出了孔子学院对所在国家教育、公众行为、对法律的尊崇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孔子学院也偶尔面临反对和冲突。
讲座最后,霍农教授进行了简要总结,再次强调孔子学说的普适价值和传播历史,在1687年首次经过翻译传播到欧洲,成为启发启蒙运动的重要文化力量,而后传到美国,深刻影响了美国建国理念和文学发展轨迹。同学们就中西文化交流、孔子学院发展、孔子学说对当今世界指导意义踊跃进行提问,霍农教授一一作了解答,为同学们学术研究开拓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