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yl7703永利官网九十周年院庆系列活动”——线上学术报告顺利举办。复旦大学包慧怡副教授做客yl7703永利官网“文渊论坛”,本次讲座以“感官的文化史:英国中世纪文学和艺术中的‘感官世界’”为题,yl7703永利官网冯伟副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来自校内外的240余名师生参与聆听。
讲座伊始,包慧怡以两幅典型的中世纪感官模型图引出主题,指出人的外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人的内感官包括虚构、想象、预判、认知和记忆。中世纪艺术作品中最早对外感官的表现体现于富勒胸针。
随后,包慧怡向广大师生展示了丰富的中世纪艺术作品,并带领大家逐一对作品进行了解读。她提出,基督教语境教化人们警惕感官,盛行于古典哲学和早期基督教传统中的“抑肉扬灵”的灵肉二元论,其影响贯穿于整个中世纪。神学家和文学家常常用肉体的比喻来描述精神的堕落或扭曲,相反的情况几乎从未出现,堕落的意志被比作一具“怪胎身体”。中世纪盛行“感官怀疑论”,色、声、香、味、触五种外感官被看作开在肉身这座“灵魂监狱”上的五扇靠不住的大门,时刻准备放任外界的种种刺激和罪恶进入,攻破灵魂的防守并诱其沦陷。中世纪作家甚至需要发明一整套“心之感官”“精神感官”或者“内感官”的词汇,作为“肉之感官”或者“外感官”的对立,才能以看似中立或褒扬的口吻谈论感官和感官体验。身体感官具有精神价值,对应五种爱,基督教要求对感官及感官经验的引导和规范。
最后,包慧怡向广大师生介绍了中世纪感官论的特征和感官伦理学。中世纪的感官论具有“双向性”、“通感”的特点,以视觉为例:我们的目光能够改变我们所看到的事物的属性,必须谨慎选择观看的对象,因为我们必然会被所观看之物散发出的物种粒子改变,而一个动词也可以表示两到三种感知动作。感官伦理学是指感官剥夺的道德内涵,内心的恶习常常与外在的残缺一一对应,官能的残疾在中世纪从来不仅是病理学问题,往往还是神学寓意、宗教伦理、道德状况的彰显。
讲座结束后,广大师生积极向包慧怡提出问题,反响十分热烈,可见讲座的趣味性之高,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相信本次讲座能够帮助感兴趣的师生深入了解感官文化史,提高其对感官世界的认知。